从今年开始,我成为了一个手帐er,正式开始使用手帐来管理我的人生。之前有跟身边的朋友分享这件事,朋友们都希望我能够写一篇文章来好好说说手帐。在使用手帐的过程中,我自己也遇到过一些问题,到今天已经天了,终于摸索出了一些小小的经验。我为什么要选择用手账来管理时间呢?虽然现在的手机上时间管理类的APP非常多,但是,用纸和笔来记录下自己每天的计划,与手机记录的感觉是不同的。因为用笔和纸写下来,就不像手机那么容易更改,所以在每写一件事之前我都会慎重的抉择一下。手帐记录方式我使用过的手帐,大概有三种方式。第1种是时间轴型,就是按照每天的时间表来,一一记录自己要干的事情。比如:6:30~7:00,做早饭;7:00~7:30,做运动;7:30~8:00,吃饭、化妆;8:00~9:00,交通时间;9:00~12:00,工作。类似这样一点一点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按照24小时的时间轴来安排,详细的列出时间表。这么做的好处是,在任何时刻,只要看看当下的时间是几点,就能够从手帐中,明确的找出此刻的自己该干什么。不足之处是,时常会遇见计划赶不上变化的事情。第2种手帐方式就是使用四象限表格法。在纸上画一个四象限坐标轴,第一象限是重要又紧急的事,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第三象限是不重要但紧急的事,第四象限是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重要且紧急的事,包括当下的危机,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临近期限的项目会议等工作。重要不紧急的事,包括准备工作、学习、项目筹备等等。紧急不重要的事,是包括处理某些电话、某些会议、某些邮件,还有很多临近到期的紧迫事情的。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就包括刷微博、刷朋友圈、看无聊的电视打发时间之类的事情。这样分类的好处,是帮我们认清什么东西对当下的自己更为重要。很多人会在不经意间,养成嗜急成瘾的习惯,总是紧张急迫性强的事情来做,却忽略了重要的事情。我们常常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紧急的事情就是重要的事情,其实这两个的区别非常大。我最初在使用这个方法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就是有时候,我也不确定这件事,应该算重要还是不重要。有一个很好的区分方法来区分重要和紧急,那就是看这件事是否有助于实现我们自己的目标。如果判断这件事有助于实现我们的目标,那它就是重要的,反之则是不重要的。第3个手帐记录的方法就是分类法,可以在你的本子上分出几类,比如今天你在工作上需要处理什么事情?你的生活上需要处理什么事情?你在下班以后的每日精进方面又需要做什么事情?把每一类你需要做的事情都单独列表,这样看起来会非常简洁清晰。手帐上罗列的待办事情做不完怎么办?在我使用手帐的过程中,起初我发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清单上列了很多事情,但是到了晚上回顾的时候会发现,很多都做不完。一来二去,就会让人觉得非常的沮丧。后来我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做不完呢?第1种情况就是太贪心了。我在列表上列了很多个事情,但实际上这么多的事情本来就绝不可能在一天内完成,想要一下子都完成只是我自己内心深处的美好愿望而已,是一种幻觉。解决方法就是断舍离,通过使用二八法则,也就是最重要事情,通常只占20%。于是我在列好清单之后,把与当下目标无关的大部分事情都划掉,然后重新再列一遍,这样经过几次断舍离的训练之后,逐渐就控制了生活的节奏,进入极简生活也就不再焦虑了。第二种情况是,对时间的预估能力不足。比如说,我认为做这件事情,只需要半小时的时间,所以我在时间规划上只给自己预留了半小时,结果事情做起来之后才发现,半小时远不能完成我想要完成的任务量,这种情况就说明我对该任务所需时间的判断能力还不够强。平时我做事的时候,喜欢开一个倒计时的闹钟,不过在发现自己对新工作的时间判断力不足的时候,我就改变了方法,使用正向计时的闹钟。按照我自己计划的工作量来做任务,记录自己总共需要的时长,看看这个工作量到底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才能做完,打破自己很快就能完成的幻觉。多试几次就会发现,自己对时间的预估能力有所提高了。此外,每天早上睡醒第1件事,就是到桌子前写手帐,把当天的计划写出来,可以更从容地开启一天。每天晚上,复盘反思一下今天任务的完成情况,可以为第2天做好准备。虽然我只是一个使用了天的手帐新手,但我现在已经完全离不开这种方式了,它帮助我更好的管理了自己的时间,我很享受这种从容不迫的人生。你是手帐爱好者吗?如果不是,你有没有什么其他关于时间管理的工具推荐呢?欢迎留言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