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为什么报考清华?学美术学院?为什么选择备考工艺美术专业?觉得美院越来越难考了吗?
A:首先,我想提醒大家,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没有一种经验是适用于所有人的。每个人的性格、学习能力和备考状态都不同。我曾经阅读了很多前辈们的经验分享,从中吸取了宝贵的教训,以避免重复他们的错误,并结合自己的个人特点来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我想在这里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关于考研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问题,还有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同学们提前做哪些准备工作,以及如何协调备考时间等方面的建议。其次,我将分享如何在第二次备考中利用自己的优势重新整顿自己的思路,以及如何在手绘考试中取得高分。此外,我还会谈到如何调整心态以及做出规划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等。希望这些分享对于正在备考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我本科就读于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工艺美术系。在大四备考时,我选择了清华美院的工艺美术系,并通过了初试,名列第一,并成功进入了复试阶段。最终,我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工艺美术系唯一的录取名额。今年我将继续备考,努力再次取得好成绩,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所就读的本科学校拥有一群非常优秀的教师,他们在学业上给予我指导和鼓励,让我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他们言传身教,使我认识到了工艺的重要性。我非常喜欢北工大的新图书馆、金工、首饰木工和漆艺等实验室,以及专业教室,它们为我的专业学习和考研复习提供了绝佳的场所。然而,就我个人而言,我的高考成绩超过了本科学校的录取线一百多分,虽然心中有些遗憾,但我还是没有选择保研本校,而是一直把清华美院作为我的目标。
对于"越来越难考"这个说法,可能是指分数线连续上升。但是大家不要过于焦虑,也不要预设困难,应该踏实地提升自己的实力就好~
Q2.对于你的这个?标你有没有制定?个详细复习计划?觉得自己备考是否可行?
A:想要成功考入清华美院工美系,就需要将目标分数设定得更高。在视频版本的经验分享中,我详细分析了18年至23年的分数情况。工美系通常只有1-3个名额可供竞争(年学硕2名,年专硕1名,年学硕1名,年专硕3名,年学硕2名,年专硕3名,年学硕1名)。漆艺、纤维、玻璃、金属和首饰等专业的同学都要在这些名额中展开竞争。进入复试是一项困难的任务,近年来只有年的复试人数增至6人,而根据对各考场同学的粗略统计,那一年有大约人报考工美系,而工美系的复试淘汰率高达50%。今年,清华美院对评分规则进行了调整,初试成绩的权重增加了,这更加凸显了初试高分的重要性。此外,需要注意招生目录的变动。过去七年,工美系只招收学硕或专硕研究生,但是年的招生目录允许自主选择报考学硕或专硕,计划招生名额为学硕1名、专硕1名。考生需要达到国家线、清华校线和清华美院院线的要求,即分及以上,并且各科目的分数也要达到相应线的要求。然后根据排名来决定进入复试的人数。今年工美学硕的情况很遗憾,没有考生成功进入复试,而专硕方向有2人进入了复试。
其次,合理规划。备考之初绝对不可跳过的一项任务——制定规划。9月才开始正式复习的话,合理利用时间很重要。我结合目标分数做了全面规划,包含各科在每个月每周每天的任务、学校事项的时间分配、看展和放松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确保可行,并且在落实中结合完成度不断调整后面的规划,前期每半个月根据进度调整计划,后期每周甚至每三天调整计划。
我也帮朋友做规划,在督促朋友的同时自己也发现一些问题:切忌好高骛远,因为制定的计划过于高或者过于繁重,会导致心理上对复习恐惧/行动上让自己太累/次日完不成复习任务,效果适得其反;规划要及时调整,每天都完不成的规划没有意义;时间分配要合理,政治基础不佳却十一月还没刷完一千题,那就要匀时间给政治,让进度追上其他科目,避免偏科。这里推荐用番茄钟计时复盘。
Q3.初试你发挥最好的科目是哪个?经验或教训是?
A: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手绘!务必将手绘技能培养成为你的优势科目。虽然在初试中各科都取得高分并通过线是最理想的状态,但面对近年来不断改革的题目、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不稳定的单科分数线,尤其是在工艺美术系只有一个招生名额的情况下,任何一门科目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与复试失之交臂。因此,我建议学弟学妹们在备考过程中,在确保各科都过线的前提下,有所侧重,有意识地提升自己在某一科目上的能力。这样做不仅可以使你在备考后期和考场上更加自信,还可以弥补某一科目的不足之处,防止出现"瘸腿"的情况。
以年的考研为例,总分数线的提高和单科分数线的降低使得即使某一科的表现不佳,但总分较高仍有进入复试的机会。除了在备考期间培养自己的优势科目,当考试期间遇到某一科答题状态不佳或者预感考得不好时,大家不必过于担心,也不要浪费时间在讨论题目上,而是尽快调整状态,给后面的科目查漏补缺,因为逆风翻盘是完全有可能的。尽管今年大家普遍认为北京的分数线压得较高,但是我的政治成绩让我很失望,幸好手绘的优势弥补了这个短板。我认为在考研的四门科目中,手绘即专业设计基础科目最适合拉开差距,原因如下:
1.史论科目由于题型的变化,只要掌握基础知识并多进行写作练习,过线并不困难。我身边甚至有裸考的朋友,史论单科得分只有一百零几分,但是通过史论单科来拉开差距相对较为困难。而在年,史论科目的题目是艺术理论基础,能够超过分的同学已经是少数,而手绘科目的高分可以达到+,低分可能不过线。
2.近三年成功上岸的同学总分都不低于分,为确保总分过线的稳妥性,政治和英语这两门公共课的总分至少需要达到分,史论不低于分,手绘不低于分。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各科目的成绩。
3.年是手绘成绩相对特殊的一年,手绘的分数拉开了很大的差距。我与另外五位同学一同进入复试,他们的手绘成绩都超过了分,而我仅刚过了分。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单科短板所导致的差距。此外,要追赶第二条提到的基本成绩上的20分差距在政治、英语和史论这三门科目上是相当困难的。
Q4.初试四门课程你是如何准备的呢?
A:我对备考并不认同“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的观点。即使是在黑屋子里,我使用了洗衣液、洗衣粉、漂白剂和柔顺剂,将衣物放入洗衣机中清洗,然后仔细搓洗领口、袖口等每个细节,怎么可能不干净呢?只要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有效复习”,当进入考场时自然会信心十足。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些小经验,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避免我曾经遇到的困境。
政治:
政治科目分为马原、思修、史纲、毛中特这四个板块,题型上分为客观选择题和主观大题。一般按照马原-史纲-毛中特-思修的顺序进行学习,因为史纲是理解毛中特的基础,所以在学习毛中特之前先学习史纲。每个板块的学习方法有所不同:马原需要进行理解,特别是其中的哲学部分,可以通过观看徐涛老师的视频讲解,辅以《核心考案》的学习,对于不理解的部分可以反复观看直到理解,并且可以通过用自己的语言讲解某个原理来进行检验,之后再做相应的题目就会得心应手;史纲和毛中特需要进行背诵,并且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