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插图
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年龄这个数字,总是很自然地划分出精准的时间节点,在每个人的耳边敲警钟。二十岁该干嘛,三十岁该干嘛,四五十该干嘛,好像被刻画在时间轴上。每个人都不服气,可是每个人都没办法,仿佛你不按照人生的时间刻度轴上的任务来完成,你就会被定义成失败的人生。于是人们匆匆忙忙,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天。我经常想,如果年龄这个数字不被赋予意义,或者干脆就没有年龄这个定义,那么人类的生活应该会轻松许多。越往人生后面的进度条走,人们愈加生活得小心翼翼,生怕一脚滑下去,就再也上不来了。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什么都敢去做,甚至很多事情明知道没有结果,明知道是错误的,也依然要去试一试。年轻重在体验,在各种体验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种生活节奏,年轻人也敢于试错,因为他们拥有无数的机会去改正错误,社会对年轻人犯错也很宽容。可是中年人就不一样了,就像白岩松曾经说他自己:“青春可以犯错,因为有无数的时间可以改,而我已经不可以了,四十多岁的人,一定要减少自己犯错误的机会,因为你改的时间不多了。”所以,每一个年过四十的中年人都要记住这句话:踏踏实实做事,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将这句忠告藏在心里,很受益。社会上的工作环境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越是老员工越是备受压榨,越是刚毕业的年轻人越意气风发,这跟之前的时代完全相反。以前的职场,前辈是要被尊重的,最底层的脏活、累活、跑腿打杂等事情,都交给年轻人去做,他们不敢有任何意见,因为年轻人需要机会,他们害怕自己连现在的工作机会都没有了。老员工可以光明正大地浑水摸鱼,因为自己拥有很多年的工作经验,是工作有求于他,而不是他有求于工作。后来的职场环境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因为经历一波创业潮之后,社会上的大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年轻人最不缺的就是工作机会,他们缺的,是自己心仪的工作机会。另一方面,年轻人没有多少工作情怀,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赚钱,职场对他们而言,不是交朋友或者谈梦想的地方,只是自己谋生的手段。所以该是自己做的自己会认真完成,不该自己做的往往果断的拒绝,他们不会接受工作上的压榨行为,一旦压力超过自己的预期,他们大可以头也不回的辞职离开。之前有一个社会调查,就是调查社会上的年轻人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做了多长时间,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了“一到三个月”这个选项。以前是老板炒员工,现在是员工炒老板,一旦员工对这个公司的文化或者领导的做事风格不太满意,他们就选择辞职,因为他们年轻,有很多尝试的机会,并且没有家庭压力,都是有恃无恐。自己还年轻,就意味着还有无数个机会可以去尝试,哪怕选择的路是错误的,他们也有时间回头,再次重新来过。他们在社会上犯错误,也有人愿意包容他们,因为年轻意味着单纯,意味着没有经验,所以有人愿意教他们,给他们学习的时间。可是中年人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年过四十,自己的职业之路已经走了大半,加之本身的家庭压力十分巨大,自己的小家,还有父母的大家,都要顾得上。这使得工作对于他们而言,是生活这片汪洋里,唯一能够托举他们浮出海面的一叶扁舟,他们必须要紧紧抓住,不敢松手。在这个年纪,该尝试的也尝试的差不多了,试错成本变得很大,一旦再走错路,根本没有时间给他们用来调头,并且自己的体力与精力,也不允许自己再折腾,到了中年,只求一个平静安稳的生活。所以,年过四十岁之后,若想过好自己的生活,必须要踏踏实实的生活每一天,尽量避免自己出现错误的机会,毕竟修改错误的成本是年轻人的几倍。为自己铺垫好一条稳妥的道路,再继续上岸形势,做事情不要总想投机取巧,走捷径往往会吃大亏,把自己认真完成的每一件事,都当成自己人生的垫脚石。国外有一个很知名的导演,以前拍电影选题材的时候非常大胆,喜欢另辟蹊径,有时候拍出来一部电影票房非常高,有时候自己费尽人力物力和财力,拍出来的内容却无人问津。但他毫不在意,因为拍电影是他的梦想,也是他的爱好。他不在乎自己的电影在别人眼里是成功还是失败。可是一转眼,他已经年近五十,很多人说他的眼里少了年轻时的轻狂,变得沉稳低调。可是在采访时,他说:“我依然想尝试拍摄自己喜欢的题材,但是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必须要多拍几部能被大家看见的电影,在我未来消失之后,这些电影能证明我的存在。我害怕失败,害怕自己离开世界之后未能留下一部大家记得住的电影。我的梦想永远在,但我的年龄不允许我把它变为现实。”这个导演和白岩松或许有着同样的心态,年轻的时候把想尝试的都尝试一遍,错了也没关系,不改正也没关系,权当作人生的奇妙经历。可是中年之后,眼看着自己快要走向坐标轴的终点,回头看自己这一路走来歪歪斜斜的路线,实在不敢再让后面的路也歪歪扭扭,只愿前路平坦,能够心安理得地过好每一天。这样的生活少了任性的感觉,但多了一份责任感和沉浸式的乐趣。如果你也在这样的年纪里,不要失意,我们体验过了任性的时期,接下来就是努力耕耘,静待收获的日子。好好努力,踏踏实实做事,你会得到另一种快乐。白岩松已到中年,但他并不慌乱,而是敢于接受这个年龄的模式。在《白说》中,白岩松分享了他对于中年的看法,并向人们讲述了他对人生种种的思考。读《白说》,你能看到白岩松作为新闻人的幽默,也能看到他的大格局,相信你能有所受益。白说白岩松新闻人的幽默和智慧精选月销量¥39.8¥49.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END.本篇话题:你觉得中年人应该怎么活呢?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