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大家好,我叫赵博闻,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很高兴以文字的形式和大家见面。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读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被讨厌的勇气》之后的感受。

STILLWRITING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被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他小时候个子小、驼背,学习成绩也不好,“矮穷丑”占了两样,长辈经常拿他跟“高富帅”哥哥做比较,这让他自尊受挫。他三岁时弟弟去世,自己两次被车撞,五岁时得肺炎差点死去,人生颇多坎坷。经历坎坷之后的他领悟到独特的人生意义,并成为一名心理学的大家。他是战胜自卑、逆袭成功的人生典范。

STILLWRITING

正文部分

1.人的未来,藏于过去的残垣断壁之中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人是过去,尤其是童年经历的产物,这些经历形成的潜意识影响着我们的言行和人生轨迹。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方方面面的。如果一个人的童年是阳光的,那这份光亮会照亮他的一生。不管路有多远,路上会遇到什么人、什么事,童年的美好会使他有挺直腰杆的底气和迎难而上的勇气,因为美好的童年是悬挂在他心中的太阳,会源源不断地播撒光和热。

为什么童年经历的冷暖更刻骨铭心?因为儿童是洁白的纸,第一笔画在上面的颜色,不管是什么样的,都会格外的耀眼。那是画纸的底色,过后再加上的所有颜色都会受到它的影响。

还记得《都挺好》里面的苏明玉吗?她通过大量的努力遮盖了童年的灰暗,在外人面前她是成功人士,她的言行、生活、工作都是那么的完美,那么的光鲜。但她也一直受到童年阴影的影响,在那片不美好的颜色里苦苦挣扎。

《自卑与超越》中说:“孩子对婚姻的早期印象是来自父母,将以何种态度对待爱情问题,其实在五六岁时就已经成型了。”安全感对于一个孩子很重要。我的一个受原生家庭影响很大的好朋友,日常就像个和尚一样,从来不和异性多说话,过年也不回家,实在要回家的话,宁愿住宾馆都不愿意回家面对自己的父亲。另一个朋友最早和女孩子说话都脸红,后来谈过的对象可以组成一个几十人的加强排,他从小父母离异,母亲带着他再婚后又忙于工作,他和母亲就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的孩子从小得到父母很多的关心和爱护,他们的童年是充满阳光和笑容的,他们对这个世界抱有美好的期望,童年的美好记忆都会化作他们前行的动力。在缺爱的家庭里,要么培养出过分坚强、自信、独立的孩子,要么培养出非常脆弱、敏感、胆小的孩子。读这本书之前我相信“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所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但是阿德勒说:“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

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认为“发生的事情让我们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而阿德勒是目的论认为“你的现在与过去无关”。阿德勒认为:“发生什么事不重要,我们怎么看待这些事才重要,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你对过去的态度比过去本身更重要。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现在的状态取决于你赋予既有事件的意义。”

《原生家庭》中说道:“你所有的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而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纳、似乎根本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你的家庭。”

我个人也是个原生家庭有很大问题的人,在我看来,十二岁以上、父母健在的人就是幸运的人。我小的时候就认定了遇事只能靠自己,自己能搞定的事情就决不麻烦别人,这也使得我变成了一个我行我素的人。我的母亲性格强势,她和把我养大的爷爷奶奶之间有很大的矛盾。我经常把自己包裹起来,就像刺猬的自我防御机制一样保护自己。后来我服役两年,在社会上待了接近两年期间,我像是吃了抗抑郁的药,情绪始终是平稳的,遇到快乐的事情也不会让我感觉到快乐,同样,遇到难过的事情我不会感觉有多难过。可能是自己成熟了一些,面对大部分事情时我都能保持平静。《感受爱》中说:“痛苦会压抑一个人对于痛苦的感知力,当我变得麻木的时候,你就伤害不到我了,这个世界就是怎么样,我都无所谓,因为我已经把我自己保护起来了。”

原生家庭不好也不是父母所愿,父母也十分不容易,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但是这些影响是确实存在,我也一直在正视我身上的问题,努力改变我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强大。

李柏红老师在上课时讲到:“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我很认同李老师的观点。人是经历的产物,人可能不能忘记过去,但不代表不能从过去解放出来,我们可能因为过去的经历变成了自己不想成为的样子,但任何经历本身都不是固步自封的保护伞,不能成为我们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更不是停止努力、自暴自弃的借口。

如果你的原生家庭也不是很好,试着换个角度来认识这个世界吧。因为你也许不是不幸的,你的独立坚强和敏感善良都会化作别人没有的力量,成为独一无二的优势。接下来,请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原生家庭带来的不足,去改变生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吧!

STILLWRITING

正文部分

2.课题分离

读完《被讨厌的勇气》,我印象深刻的是课题分离。课题分离简单来说是我有我的人生课题,他有他的人生课题,我不去插手他的人生课题,我不让他插手我的人生课题。我做我的,我做我自己,他人的眼光不会改变我的决定。

阿德勒认为:“我怎么爱你,这是我的课题,而你要不要接受我的爱,这是你的课题。每个人守自己的本分,过自己的人生,人和人之间就没有那么多纠结和烦恼。”我对你好,至于你会不会以同等的好报答我,这是你的课题,与我无关;我化不化妆出去,穿什么衣服出去,丑不丑,胖不胖是我的课题,你怎么看我,与我无关,我只需诚实地面对自己的人生,正确处理自己的课题就行了。不寻求他人的认可,不被他人的看法所束缚。在自己的世界里独善其身,孤芳自赏,在别人的世界里顺其自然,随遇而安,陪自己长大是一件很酷的正经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课题分离,本质上也是在区分我无法改变的事和我能改变的事。我无法改变的事情,不是我的课题,要表现出“岂能尽如人意”的雅量;而我能改变的那些事,是我的课题,要有“但求无愧我心”的担当。

我个人认为,分离课题是一种划清“我是我,你是你”界限的办法,使用分析课题确实能简化人际关系,但我个人认为阿德勒的思想偏主观,以自我为中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如此,课题分离依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角度。用课题分离来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确实会让我们轻松。阿德勒认为:“不必满足别人的期待。”但于我而言,满足我爱的人、爱我的人对我的期望,让家人幸福快乐,也是我信念中最重要的一环。

分享一段我很喜欢的话:大器晚成也好,少年得志也罢,不要被焦虑束缚住自己,你的人生不需要和任何人做比较,也不要拿别人的标准来衡量你自己。不要去比谁过得好谁过得不好,你的人生当然是由你来做主。你的青春才刚开始,慢慢来,一切皆有可能。你不一定非要长成玫瑰,你乐意的话做茉莉、做雏菊、做向日葵、做无名小花、做千千万万都是可以。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一觉睡到自然醒,穿最喜欢的衣服,吃最喜欢的早餐,能够保持身体健康;能在每一件小事上感到快乐;能享受生命中的起起落落,能对自己保持满意。

STILLWRITING

最后,感谢你们读完全文,来到我的世界。庆幸于成长,感谢所有朋友的一路相伴,山还高,路还长,祝愿我们都能变成更好的自己。

STILLWRITING

END

撰文:赵博闻

排版:张睿彤

审阅:王薇

后期:杨雨晴牟思盈

校对:谢经纬王雯雅董笑含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erzdwt.com/azyjjg/332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