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在黎明前睡去,却已经很久没在黎明不带倦意地醒来了。
以至于午夜时分,听到台上的女孩唱起这首《美若黎明》时,竟有种久违的清醒。
“趁着你还没醒来,我已悄悄地离开”
在人间?在云间。
17岁的郭沁,用清泉般的歌声,召见一段渐行渐远的宁静时光。
在《新歌声》的历史上,她大概是唯一一位能在彩排现场静下心来背《礼记》的选手了。
我常听到乐队排练厅后的院子里有女孩的声音传来。循声而去,看到郭沁正面对着墙角,时不时看几眼手中攥着的笔记本,旁若无人地说着,唱着。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成于声。”
古人说歌声载着人的心性流动。而在郭沁的内心世界,始终有一块清净之地,留给自然,去纪录去发生。
心如其歌,美若黎明。
几个月前,声乐老师推荐郭沁参加《新歌声》试音时,她的第一反应并不是爽快地答应,而是而是陷入了犹豫。
在高二升高三的节骨眼儿上,来参加大型比赛,换做任何人都会觉得是胡闹。老师坐不住了,那是她一心想栽培的好苗子,这更是一个能够成就梦想的舞台,她怎么也不能让天籁之声就这样与梦想失之交臂。
那天,老师冒着大雨赶了很久的路,来郭沁的寄宿学校,苦口婆心,劝她珍惜这个机会。
后来,正如你所见,郭沁很好地安排了自己的时间,影响学业的问题并没有出现。
第一次见到郭沁,是在长沙的一间声乐教室里。
她怯生生地握着话筒,不怎么讲话,乖乖女的模样。
那时的我终日跋涉,疲惫不堪,跑过各个省市看过太多选手,只等着这小姑娘唱出一曲规规矩矩的学院派歌曲。
她摸着胸口,略显紧张地开唱。
纯净的歌声回荡在小小的房间里,竟意外地拨开浮躁,安抚着我风尘仆仆的心。
上场前的郭沁,紧张程度不亚于高考,这是意料之中的。
一个普通的高中学生,曲目简单到甚至没有一个高音,凭什么打动评委和观众?
休息室里,明明冷气十足,她却流下了豆大的汗珠,柔软的沙发如坐针毡。
她拉着我不断地说:我好紧张,再等一下,边用手机一遍一遍地翻看着她拍下的那些不足为人说,却饱含诗意的美好。
水波,天空,日出。
那是洱海的黎明。
“迎着第一缕风穿过最后的雾霭
黎明还没升起来心里已经有期待”
穿过一条条小巷,洱海的轮廓在黎明的浅蓝色中清晰。
郭沁赤着脚踩在凉凉的礁石上,举起手机,录下那天橙红色的日出。那是去年夏天的事了。
对了,你有多久没有认真看过风景了?
郭沁第一次纪录的美景,是窗边那盆外婆十年前买的茉莉。不怎么修饰打理,却陪伴着如水的时光。
那时候父亲常在家里教学生弹钢琴,母亲也偶有学生来家学声乐。透过虚掩的门缝,听到客厅传来的音乐,也是茉莉味儿的,夹杂着无限遐想。
她拍下的第一张照片:阳台上的茉莉开得正好,奶白色的花朵一簇簇绽放。
无需刻意修饰,哼着唱着,歌声中也满是茉莉的味道。
初夏,树间蝉鸣空灵。高二升高三的课桌上,考试题册也逐渐厚了起来。
雨后初晴的黄昏,教学楼西面的田径场,能看到很美的夕阳。
郭沁会在做好功课后,悄悄溜出自习教室。
在田径场上偷偷拿出手机东张西望,冒着被老师抓到的风险,记录下这美丽的瞬间。
脚步匆忙的人们视若不见,郭沁却在光阴里扮演着一个从容的角色。
天边的老银杏从冬到夏,由简到繁,伴着夕阳轮回。它们都有自己的形状和颜色。
就这样,且行且歌。留足心中的一片净土,装上五彩的自然。
一年后的她站在《新歌声》的舞台上,素发轻垂,淡扫蛾眉。一抬眼就能看到导师的座位在眼前耸立。
那些白紫交织的灯光开始旋转,仿佛带她回到了那一幅幅定格的风景,揉进了那一片云层摇曳,红日欲出的黎明里。
一开口,那些紧张和浮躁的情绪便在心中安卧。“情动于中,故形成于声。”
我知道,单凭真诚地诉说心间那一抹清净,就够了。
果然,导师笑了,随她徜徉在一寸云间。
恍惚间,舞台上的歌声带着我的思绪回到了少年时,曾经纤尘不染的时光。
那时的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曾拥有过大片的留白,等待着装进风景,装进回忆。
没有满身疲惫,只顾徜徉在蓝天,白云,树林间,沉醉在黎明醉人的水雾里。
而现在的很多时候,我们像是一个个上足了发条的齿轮。不知从何时起,身体总被时间拉着不停地奔忙,灵魂却在无星无月的夜里无枝可依。
你有多久没有慢下来,给自己留一片空白去享受片刻清净了?
好像抓住了许多,却不记得路过的风景。
Eason说,郭沁是一朵开在夹缝里见证一切美丽的雏菊。
好在,雏菊虽小,但却没有因此而忘掉自己,依然无畏地开放,见证着整片山野的美丽。
拨开眼前的灰暗与浮华,在内心的那片留白,画上山水飞鸟,天空自然。
眼前的世界从未有过的清晰起来。
戳“阅读原文”,观看纯享视频,再次感受郭沁歌声的美好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