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12月5日,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邛崃市教研培训中心、都江堰市中小学教研室、彭州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承办,邛崃市南街小学协办的“成都市年小学语文聚焦学习任务群的古诗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邛崃市南街小学开展。来自都江堰市、彭州市以及邛崃市的小学语文教研员、骨干教师余人参加活动。
邛崃市南街小学党总支部书记王颃发表致辞,对南小的办学理念、“先行”文化内核以及办学成果进行了介绍,让三地专家和老师们了解了百年南小的风采。来自三个区县的语文老师分别带来了《月明千里,愁心谁寄——赏析〈宿建德江〉》《一轮月几多情》《一山风物一山情——赏析〈山居秋暝〉》研讨课。
第一节课由邛崃市南街小学王潘婷老师带来六年级上册《月明千里,愁心谁寄——赏析〈宿建德江〉》研讨课。王潘婷紧扣“月”这一意象,引出与月有关的诗句,进而探讨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引出古诗。再按回读、品读、参读、延读四个步骤,层层递进、逐步深入,探寻诗人的愁,感悟诗句的情。同时利用时间轴,带领学生研究诗人的生平经历,理解诗人的旧愁,丰富了愁的内涵。最后落实到写——对月倾诉,让学生自由表达。
第二节课由都江堰市北街小学杨爽老师带来六年级上册《一轮月几多情》研讨课。杨爽以“诗歌节活动”这一真实情境带入课堂,带领学生走进与月有关的组诗。通过《峨眉山月歌》的学习,教会学生抓关键诗句、借助资料等品悟诗歌的方法。再出示小组共学要求,小组学习《归园田居》《月夜忆舍弟》《泊秦淮》三组诗。在师生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探寻诗人情感,培养思辨能力。
第三节课由彭州市实验小学尹华萍老师带来五年级上册《一山风物一山情——赏析〈山居秋暝〉》研讨课。尹华萍由诗句引入诗人王维,带领学生品读诗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物。在品读中老师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引导学生调动多重感官,对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和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引导学生写出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最后借助组诗和背景资料拓展延伸诗人王维风格的前后转变,体会王维究竟想过怎样的生活。
课后,邛崃市小学语文教研员任琳、都江堰市龙江路小学副校长周翠霞、彭州市实验小学教导主任白春花分别进行了专业、精彩的点评。她们指出,三节课都紧密结合研讨主题,组块目标的整合都指向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都根据教材内容组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去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去探寻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学生们在品读、探究、思辨中丰厚了经典、传承了经典,根植了中华文化自信。
邛崃市教培中心教研处主任王艳伦对三地在成都市教科院指导下进行了三年古诗文教学研讨的思考和收获进行梳理,同时希望在成都市教科院的带领下,三地古诗文课堂教学研讨能够深入推进,设计出更精彩的课例,让学生获得心灵的感悟和灵魂的升华,拥有更为立体丰盈的生命。
供图:邛崃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