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公司计划购置一条生产线,用于生产一种新产品,现有A、B两个互斥投资方案可供选择,有关资料如下:
(1)A方案需要一次性投资万元,建设期0,该生产线可以用4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折旧政策与税法保持一致,生产线投产后每年可获得营业收入万元,每年付现成本为万元,假定付现成本均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仅包括生产线折旧费,在投产期初需垫支营运资金万元,项目期满时一次性收回。在需要计算方案的利润现金流量时,不考虑利息费及其对所得税的影响。
(2)B方案需要一次性投资0万元,建设期为0,该生产线可用5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万元,折旧政策与税法保持一致,生产线投产后每年可获得营业收入万元,第一年付现成本为万元,以后随着设备老化,设备维修费将逐年递增20万元。在投产期初需垫支营运资金万元,项目期满时一次性收回,在需要计算方案的利润成现金流量时,不考虑利息费及其对所得税的影响。
(3)甲公司要求的最低投资收益率为10%,有关货币时间价值系数如下,(P/F,10%,1)=0.,(P/F,10%,2)=0.,(P/F,10%,3)=0.,(P/F,10%,4)=0.,(P/F,10%,5)=0.,(P/A,10%,4)=3.,(P/A,10%,5)=3.。
(4)对于投资所需资金,其中有一部分计划通过长期借款于以筹集,借款年利率6%,每年末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借款手续费率为0.3%。
要求:
(1)计算A方案的下列指标:①边际贡献率;②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2)计算A方案的下列指标:①静态回收期;②现值指数。
(3)计算B方案的下列指标:①第1-4年的营业现金净流量;②第5年的现金净流量;③净现值。
(4)计算A方案和B方案的年金净流量,并判断甲公司应选择哪个方案。
(5)计算银行借款的资本成本率(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1)固定成本=/4=(万元),边际贡献=-=(万元),
①边际贡献率=/=78%
②盈亏平衡点销售额=/78%=.03(万元)
备注:盈亏平衡点就是销售额所产生的边际贡献补足了固定成本,只保本不赚钱。
(2)NCF0=--=-2(万元)
备注:建设期是0,也就是说生产线买过来当年就投入生产了,则垫支的营业资金就在投产的年初。
NCF1-3=(-)×(1-25%)+×25%=.5(万元)
NCF4=.5+=.5(万元)
备注:最后一年营业期和终结期重合,设备的净残值为0,所以终结期就只有垫支的营运资金的回收。如果题目单问终结期的现金流,那就只有税后残值收入和垫支的营运资本回收。这是两种不同的问法。
①静态回收期=2/.5=2.29(年)
②净现值=-2+.5×(P/A,10%,3)+.5×(P/F,10%,4)=.62(万元)
备注:算净现值最好画个时间轴,将每年的现金净流量标在时间轴上,再进行折现。年金折现系数的n是年金的个数,复利折现系数n是时间的间隔。同时要记住年金折现的时间点是这一批年金的前一年,不是直接折现到0点去了。
现值指数=.62/2+1=1.47
(3)每年折旧=(0-)/5=(万元)
①NCF1=(-)×(1-25%)+×25%=(万元)
NCF2=(--20)×(1-25%)+×25%=(万元)
NCF3=(--20-20)×(1-25%)+×25%=(万元)
NCF4=(--20-20-20)×(1-25%)+×25%=(万元)
②NCF5=(--20-20-20-20)×(1-25%)+×25%++
=(万元)
备注:根据题意,设备维修费将逐年递增20万元,递增的意思是逐渐增加。
第五年是营业期期和终结期重合,所以营业期和终结期的现金流相加。根据题意,预计净残值为万元,题中并没有给出最终的报废残值收入金额,就默认税法净残值等于最终的报废残值金额,也就是应纳税所得额为0,没有所得税的影响,另外加上垫支的营业资金,这类题目是默认最后一年都将营运资金进行回收。
③净现值=-3+×(P/F,10%,1)+×(P/F,10%,2)+×(P/F,10%,3)+×(P/F,10%,4)+×(P/F,10%,5)=.04(万元)
备注:每年的现金净流量都不一样,只能用复利现值系数进行折现。
(4)A方案年金净流量=.62/(P/A,10%,4)=.53(万元)
B方案年金净流量=.04/(P/A,10%,5)=.08(万元)
B方案年金净流量大于A方案年金净流量,应选择B方案。
备注:使用年金净流量要选择金额大的方案,如果是年金成本法指标要选择金额小的方案。年金成本法是默认每年的营业期现金净流量都相等,那么就来比较成本谁大谁小,自然是选择成本小的方案。
(5)银行借款的资本成本率=6%×(1-25%)/(1-0.3%)=4.51%
备注:资本成本率这个概念是要考虑抵税的效应,但是在算利息金额没有抵税的因素,这是实实在在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一分都不能少,这两个点有些同学容易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