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小伙伴不会做图纸会审不要怕,掌握下面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405.html

图纸会审要点

一、目的

为了提高工程质量,保工期,节约成本。在收到设计文件后,积极组织图纸会审工作。

二、参与单位

建设单位:工程经理、土建工程师、水电工程师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或总监代表、土建工程师、水电工程师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及项目技术负责人、各分项施工班组、预算部等。

遵照XX集团公司相关制度发起图纸会审流程,约定图纸会审起止时间及图纸会审会议时间。图纸会审资料由总承包单位整理汇总并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所罗列问题一并汇总。

三、图纸会审熟悉图纸工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建筑结构审图

1.1、总图

(1)保留的地形和地物是否准确。

(2)地四界的测量坐标,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的位置是否准确,道路、水面、地面、建筑物室内外标高是否正确、合理。

(3)建筑物、构筑物的名称或编号、层数、定位是否正确,间距是否满足要求。

(4)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地、道路、无障碍设施、排水沟、挡土墙、护坡等的定位是否正确,标高、坡度是否正确、合理。

(5)管线综合平面图平面布置是否合理,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绿化植栽以及其他管线之间的距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场地外管线接入点的位置、标高是否正确。

2、建筑专业

2.1、审查建筑设计是否满足规范和国家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和其他专业设计是否协调,有无冲突。防火、防水、防潮、节能、无障碍设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2、审查建筑总说明是否齐全准确,内外装饰做法说明是否适用。

2.3、审查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是否合理,建筑造型、构造的作法是否完整、可行、合理。

2.4、审查建筑平面图的轴线、尺寸标注是否正确,建筑物层高、净高是否能满足要求。

2.5、审查建筑内各功能区划分是否合理,交通组织是否合理。

2.6、审查外装饰材料的经济性、采购的便捷性、施工可行性。

2.7、审查外立面线条设计是否理,外墙空调机位的设置是否合理、便于安装。

2.8、审查门窗的选型、高度、开启方式、分隔方式是否合理,是否满足通风、安全要求。审查门窗的材质、色彩是否和立面效果协调。

2.9、审查标高系统,卫生间、阳台、露台与客厅、卧室之间的标高关系,降板是否正确。

2.10、审查建筑节点详图、大样图是否齐全、适用,是否便于施工。

2.11、审查防渗漏设计是否符合集团防渗漏设计标准。防水设计包括地下工程、屋面工程、潮湿积水房间的防水、防潮做法三部分。

2.12、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内容应包括:防水等级和设施要求。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其他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其他防水层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工程细部构造的防水措施,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工程的防排水系统,地面挡水、截水系统及工程各种洞口的防倒灌措施。

2.13、屋顶防水设计:防水层选用材料、设防要求、、适当的保温隔热措施。高层建筑、多跨及集水面积较大的屋面,应采用内排。屋面排水设计要合理,如:排水是否顺畅,排水坡度是否合适(卷材、刚性防水最小坡度2%,檐沟纵坡不小于1%。沟底落差不超过mm)、雨水口分布是否均匀,汇水面积与雨水管径是否配套等。潮湿积水房间楼面、地面及墙面、顶墙面、顶棚要有防水、防潮措施。

2.14、楼梯安全性要求:住宅楼梯梯段净宽度不应小于1.1m。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的净高(从最低处即平台梁底计算)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m。当净高较小时为确保不碰头,梯段踏步的起步位置,应从平台梁边后退一梯步宽度或。楼梯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梯段长度按踏步数定,最长不应超过18级,最少不应小于3级。踏步的高与宽,则随建筑的性质定。如住宅:踏步宽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不应大于0.m。

2.15、各类建筑的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的栏杆应用坚固耐久的材料做,栏杆的高度不应小于1.05m,高层建筑应适当增加,但不宜超过1.2m。有儿童活动的场所,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作法。住宅楼梯的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且栏杆垂直杆件间的净空不应大于0.11。栏杆高度计算,应从下部可踏部位起计算。

2.16、窗台低于0.8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外窗窗台距楼、地面的净高低于0.90m时,应设防护设施。窗台的净高或防护栏杆的高度均应从可踏面起算,保证净高0.9m。

2.17、建筑物内的公用厕所,盥洗室、浴室不应布置在有严格卫生要求和防潮要求用房的直接上层;楼地面、楼地面沟槽、管道穿楼板及楼板接墙面处应严密防水、防渗漏。

2.18、排烟和通风不得使用同一管道系统。在安全、防火和卫生方面互有影响的管道,不应敷设在同一竖井内

2.19、住宅的公共出入口,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的下部时,应设置雨罩等设施,防止物体堕落伤人。

2.20、审查所选材料、构配件及半成品等是否已经淘汰使用或禁用

2.21、审核建筑设计是否和扩初设计或方案设计统一,建筑立面效果是否满足要求。建筑总说明是否齐全准确,室内、外装饰做法说明是否适用,建筑创新设计带来问题是否解决。

2.22、审核建筑内各功能区划分是否合理,交通组织是否合理,是否人性化,楼梯的设置和宽度是否合理,踏步计算和净高计算是否正确。建筑物中重点噪声源的布置、隔声减振设计是否能满足要求。

2.23、屋面、外墙、门窗等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是否能满足要求。

2.24、审核外装饰材料的经济性、采购的便捷性、施工的可行性。

2.25、审核门窗表中门窗设置位置、门窗的高度、开启方式、分隔方式是否合理和美观,是否满足通风、安全要求,与安装管线有否冲突;审核门窗的材质、色彩是否和立面效果协调;审核门窗的经济性。

2.26、审核建筑节点详图、大样图是否齐全、适用,是否便于施工。

2.27、露台(阳台)、雨棚、屋面排水是否合理,露台(阳台)栏杆压顶排水是否合理,外立面线条上排水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有排水死角,排水坡度计算最高处与排水沟(管)沿的高差是否满足要求等;审核排水明沟设置的合理性。

2.28、屋面防水、外墙防渗水、露台(阳台)防渗水、卫生间防水、地下室防渗水、门窗防水等节点和做法是否合理。

3、结构专业

3.1、审查结构设计施工图采用的规范、图集是否准确,结构设计总说明是否详尽、准确。

3.2、审查结构设计和建筑设计及其他专业设计之间有无矛盾。

3.3、审查基础的埋深、选型、布置是否合理,深基础施工中是否提出了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基坑开挖和工程降水时有无消除对毗邻建筑物的影响的措施。

3.4、审查地下室结构图与围护施工图纸尺寸、标高等方面的匹配性,及是否考虑了合理的施工操作面。

3.5、审查结构平面图、详图的轴线、尺寸、标高是否正确,是否与建筑图一致。

3.6、审查结构布置是否合理,构件的截面尺寸是否合理,满足其他专业设计的要求,各构件的空间结构关系是否存在错误,有无错、漏的构件设计。

3.7、基础选型与地基处理

(1)基础选型、埋深和布置是否合理,基础底面标高不同或局部未达到勘察报告建议的持力层时结构处理措施是否得当。

(2)人工地基的处理方案和技术要求是否合理,施工、检测及验收要求是否明确。

(3)桩基类型选择、桩的布置、试桩要求、成桩方法、终止沉桩条件、桩的检测及桩基的施工质量验收要求是否明确。

(4)是否要进行沉降观测,如要进行观测,沉降观测的措施是否落实,是否正确。

3.8、审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配筋是否正确,每平方米的含钢量、混凝土标号的合理性。

3.9、审查结构设计的构造要求是否充分准确。

3.10、审查各节点详图、大样图是否准确、适用,和建筑设计有无矛盾。

3.11、审查主楼与裙房的连接处理是否正确;结构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设置和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12、建筑及设备专业对结构的不利影响,例如建筑开角窗及设备在梁上开洞等,是否已采取可靠措施。

3.13、审核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采用的规范、强制性条文、图集是否准确,结构设计总说明是否详尽、准确,技术措施是否满足当地特殊要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是否明确。

3.14、审核结构设计和建筑设计及其他专业设计有无矛盾。

3.15、结合地勘报告,审核桩型、桩径、桩深及布置是否合理,选用桩基类型是否经济合理,桩位轴线同承台基梁轴线是否一致。

3.16、审核基础的埋深、选型、布置是否合理,选用的基础类型是否经济合理,深基础施工中是否提出了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基坑开挖、基坑支护和工程降水时有无消除对毗邻建筑物的影响的措施。

3.17、审核结构平面图、详图的轴线、尺寸、标高是否正确。

3.18、审核结构布置是否合理,顶层结构布置是否合理和人性化,构件的截面尺寸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其他专业设计的要求,各构件的空间结构关系是否存在错误,有无错、漏的构件设计。

3.19、审核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配筋是否正确,每平方米的含钢量、混凝土标号的合理性。

3.20、审核结构设计的构造要求是否充分准确。

3.21、审核各节点详图、大样图是否准确、适用,和建筑设计有无矛盾。

3.22、审核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设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3.23、对幕墙结构、钢结构、网架结构、索膜结构等应委托专业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并满足相关设计、施工规范的要求。

四、总结

综合上述的具体情况,只有认真仔细的熟悉图纸,认真核对图纸中尺寸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工程管理效率,为更好的节约成本典定了基础。仔细的熟悉设计图纸的含义,并且找出图纸中各专业图纸存在的错、碰、漏之事,在设计交底与图片会审时逐一把存在的问题解释,把这些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程管理效率节约成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erzdwt.com/aytzyj/448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