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的责任不是苦难,而是成长

刘军连预约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6947639382191464&wfr=spider&for=pc

原创刘译文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责任感的人一般来说更容易被认可和欣赏,因为潜意识里,我们一般会觉得有责任感的人做人做事更加靠谱,把事情交给靠谱的人去完成我们更加放心。

法律告诉我们,年满十六周岁的人违法乱纪要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年满十八周岁的人违法犯罪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社会告诉我们,成年人不但要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而且还要相应的社会责任,成家有孩子后还要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创业做生意还要承担依法纳税的责任,由此可见,责任伴随着我们一生的成长。

年轻的时候觉得责任就是人生的苦难,应接不暇的责任不仅制约了年少轻狂时的梦想,而且束缚了向往自由时的脚步,生活的责任将你画地为牢,让你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梦里的诗和远方。

人到中年,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洗礼,你又开始恍然大悟,适度的责任其实是人生宝贵的经历,因为责任是成长路上的磨刀石,它让你身披铠甲、勇往直前、内心强大。

学生时代好好学习是你的责任,步入社会后努力工作孝顺父母是你的责任,结婚前挣钱买房是你的责任,成家后养育孩子是你的责任,这些责任促使你不得不持续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努力去创造出更加舒适美好的生活条件。

面对接踵而来的责任,有些接得住,扛得起,而有些人顶不住压力选择狼狈而逃。丢掉身上的责任,你可能短期内会觉得生活无比轻松,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是当你一旦进入舒适区之后就可能会滋生懒惰,不思进取,放纵自己,最后可能也就很难再扛起责任这杆大旗。过度的责任有时候确实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家庭条件不好个人能力又有限的一些特殊群体,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开始选择躺平的根源,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承担超乎自身能力太多的婚姻责任和家庭责任,既然努力也无法改变现状,他们索性就直接躺平了,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责任的分量逐年攀升,压垮了他们仅存的希望和勇气,这是一个噬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适度的责任给坚强的人镀了金身,过度的责任也给脆弱的人筑起屏障,责任让坚强的人更加强大,同时也让脆弱的人更加弱小。

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苦难专门挑选那些害怕苦难的人,责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责任大于能力的同时还刻意挑选那些逃避责任的人,最后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

面对责任,我们不要心生胆怯,我们可以把时间轴拉长,把责任精细化,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程度的责任,从长远来看,只要自己身体健康,努力勤奋,大部分的责任还是可以通过时间去战胜的。

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爱慕虚荣,盲目攀比的社会风气不断蔓延,我们要保持独立思考,理性取舍,切不可盲目跟风、随波逐流,我们时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刚需是责任,虚荣不是责任,攀比更不是责任。

你可以为了二胎全力以赴、早出晚归、努力挣钱,扛起责任,因为那是生命,孕育着希望,但是你没有必要为了买豪车换大房去起早摸黑透支健康,因为那是虚荣和攀比,充斥着欲望,隐藏着风险。虽然国家放开了二胎三胎,但是愿意生二胎三胎的家庭却并不多,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认为是生养和婚育成本的不断提升,生活压力不断上升才导致年轻人不敢多生,害怕承担的责任太大自己负担不起。

的确,这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还有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社会风气和社会价值观风向发生了转变,社会风气把商品房跟婚姻捆绑在了一起,无形之中提升了婚姻的门槛,把一些能力普通家境普通的人挡在了门槛之外,社会价值观把成功与否跟财富权势捆绑在了一起,无形之中又再次打压了同一批弱小群体,让他们变得更加自卑和迷茫。

我们父辈那代人,家庭条件那么差还愿意多生孩子,因为他们觉得孩子是希望,不是负担。反观我们这代人,生活条件已经显著提升,却不敢多生孩子,这难道仅仅只是因为害怕承担责任吗?这其中有没有思想认知的问题?又有没有价值观转变的问题?

对于个人而言,也许有些人觉得房子和车子比孩子更让他们觉得有面子,但是对于国家而言,人口才是核心竞争力,如何让民众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于责任,思想认知才是关键,唯有适度的责任可以促进关系的和谐美好,过度的责任容易激化矛盾加速关系的破裂。所以,责任需要引导,适度的责任有助于个体成长,过度的责任却容易催生个体的自卑,摧毁个体的希望,最后演变成人间苦难,适度的责任不是苦难,而是成长,责任有度,美好长存!

摄影:网络配图非常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erzdwt.com/awkzyj/552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