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对科学一贯以来的认知中,哪怕是最离谱的科学理论也不可能跟“运气”这种玄学知识攀上关系。
尤其是权威的学术界,更是难以接受“时运”这样看不见摸不到事物。
虽然科学的精神是强调对于未知的领域要大胆探索和创新思考,可是这个范围被严格的限定在“物质宇宙”的范围内。
如果哪个科学家的脚敢迈出这个“圈子”,他就得承担被人看作“疯子”的风险。
坦白说,在量子力学被科学家确定为宇宙基本法则之前,人类文明对宇宙的定义还处于“看山是山”的阶段。
直到量子态的物质粒子在科学家眼皮底下“变幻莫测”,量子叠加态和量子纠缠态才告知我们宇宙的真相远远比人类科学想象的复杂的多。
尤其是量子不确定性原理在“意识”干扰下的波函数坍缩现象。
让科学家第一次认识到原来“意识”、“灵魂”等思维属性的事物可以左右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
对量子力学这个性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了解一下“双缝干涉实验”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我们今天主要介绍一个来自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奥纶·费米”的量子理论。
那就是我们所谓的不确定的未来时间轴和已经确定的过去时间轴,可以在意识的作用下发生轻微的改变。
通俗来讲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个道理。
当意识的波动持续高强度的作用在量子世界,就可能引起“蝴蝶效应”,即宏观宇宙也会由此发生变化。
普通人对“运气”的概念和科学家口中的“不确定原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无法通过常规现象进行判断的“未知事情”。
它本身具备了概率、正负、多寡等因素,这一点和量子力学的诸多属性是非常类似。
所以我们有理由做出这样的预测,所谓的运气只不过是量子物质“不确定链接”的互动作用。
任何一件看起来“偶然”的宏观事件,背后都是量子态物质的必然运动结果。
费米对量子力学一直都抱有“怀疑”的态度,也是因为他和爱因斯坦一样不愿意相信“运气”、“概率”是无法预测的。
如果科学家无法判断物质在下一刻的状态,或者说代表着我们智慧结晶的数学公式和物理理论无法准确描述物质的规律变化,那么这样的理论在科学界看来属于“谬论”。
正是抱着追求严谨和准确的科学信念,量子力学成为了诸多科学圭臬挥之不去的“噩梦”。
不过宇宙有趣的地方或许不在于它能够被“完全认知”,而在于它完全不可知。
运气能够被意识改变,说白了就是量子态的运动轨迹可以被意识波动干扰。
这一点已经被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反复证明了。
尽管这种证明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所见所得”,但也足以得出物质和意识彼此影响的事实。
很多科学家之所以“迎难而上”选择量子力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恐怕也是痴迷于微观宇宙表现出来的“随时变化的惊喜感”。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宇宙的奥秘是确定的,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条能够看到终点的道路也就不值得奔波了。
量子力学对人类的价值目前还是处于理论层面较多一点,不过近些年来在实际应用领域,例如量子计算、量子通讯等方向也有很多成果,如果有一天科学家可以掌控量子世界的秘密,让它能够稳定的为我所用,那将是多么辉煌的前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会被刷新,无论这一天还有多么遥远,我们都愿意怀揣着梦想一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