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取得的所有文明成就中,第一个诞生的是什么?答案既不是文学、哲学,也不是科学、政治,而是艺术。早在原始人时期,岩画就存在了。不管是在西方,亦或是在东方,原始人创作的岩画不仅存世数量多,而且水平还比较不错,甚至可以说颇具艺术美感。为什么艺术会成为最早诞生的文明成就?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是这样回答的:“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不论是绘画,还是雕塑、建筑,甚至是东方的青铜器物,都是基于人类情感的一种外化表现。所以,艺术其实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产物。文聘元所著的《西方艺术简史》,就站在人本角度,以时间轴为基准,梳理西方艺术发展脉络,采取讲故事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解读了古希腊罗马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巴洛克艺术、新古典主义、洛可可艺术、印象派以及后印象派的艺术表现形式、代表人物与艺术特点。一谈到西方艺术,就绕不开古希腊和古罗马。而克里特文明(即米诺斯文明),正是诞生于爱琴海的诸多文明中最为繁荣的一支。相较于政治方面的成功,克里特文明在艺术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迷宫”克诺索斯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和中国的阿房宫一样,克诺索斯宫也曾经被大火付之一炬,但克里特人似乎对这座宫殿拥有更为特殊的情感,他们在原址上重建了这座宫殿,并将之修建得更大、更精致。克诺索斯宫背靠大山,内部设施完善,采光、通风、排水极佳,甚至还配备了“电梯”,能够将人垂直运输上去。房子、回廊、园林等一应俱全,克里特人刻意将之修建得杂乱无章,使得外人行走其间非常容易迷失方向,这也正是“迷宫”称号的由来。除却宫殿艺术,古希腊时期的雕塑作品同样令人叹服,在本书第三章中就提到一尊著名的雕像——《拉奥孔》。我第一次看到《拉奥孔》这尊雕像,是在中学美术课本上。当时课本上只提供了一张彩色的拍摄图——一名年老的赤身男子拉奥孔和儿子被两条巨蛇紧紧缠绕,拉奥孔用尽全身力气,试图把身上的巨蛇拉扯开,他疼得面部都扭曲了,但是依然没能摆脱巨蛇的桎梏。脚边两个儿子一个已经被蛇咬死,另一个抬着头望他,不知是在向他告别,还是想看他最后一眼。由内而外,一种深不见底的绝望充斥着整座雕像。创作者精准地捕捉到这种情绪,并借由雕塑之口,将这种情绪留存下来。历史定格在这一瞬间,对命运的呐喊和抗诉也永远留在了这尊雕塑上。即便经历再多时间的洗礼,我依然会记得,曾为一座叫做拉奥孔的雕像所震撼。文学家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情感、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艺术常常拥有穿越时空的魅力,我们观赏先人的艺术结晶,得以感知他们藏在艺术品中的某时某刻的某种情绪,甚或是窥见历史的必然走向。而《西方艺术简史》,不过是提供了一条通幽曲径。沿着这一路小径,踽踽而行,便能揽尽璀璨的艺术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