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慢递幕后青春的末班车澎湃在线

<原创北大青年北大青年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本报记者

陈雨菲光华管理学院级本科生

孙楚晋外国语学院级本科生

黄宁婧外国语学院级本科生

樊雪媛外国语学院级硕士生

年4月19日,《时光慢递》电影首映式在国际关系学院秋林报告厅举行。灯光暗下,配乐响起,时间回到年的秋天,故事最初的起点。

“我一直在想,到底什么东西才是遗憾的。时间重新开始,大家会做什么选择?”

△《时光慢递》秋林报告厅首映式现场

灵感:从《末班车》到《时光慢递》

年暑假,王思涵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参加电影学院的暑期项目。历时两个月的项目接近尾声,王思涵走在校园里,耳机里恰好放到五月天的《知足》。一时间,为了全身心投入项目日程而在心中建起的情绪闸门被忽然打开,内心极力克制和压抑着的对未来和过去的迷茫、焦虑、伤感和隐忧,一发不可收拾地淹没了他。

三个月前,北大校园里最挥之不去的主题是“离别”。如果不是在大二时休学参加了为期一年的游学项目,按照既定的时间轴,王思涵本该是这场充满仪式感的毕业季的主角之一。身边熟悉的朋友们将要离开校园,各奔东西,王思涵也即将搬离原先的宿舍,和过往四年习以为常的一点一滴挥手道别。

“那一年的毕业季,离别愁绪的感伤甚至胜过了一年后我自己毕业的时候。”在这样的氛围里,王思涵萌生了拍摄一部“属于自己的毕业季故事短片”的想法。在他的设想中,这是一个跨越北京和洛杉矶两地的故事,男女主角因为本科毕业后的不同去向而不得不分道扬镳。然而,由于缺少足够的时间、预算和合适的拍摄伙伴,这一个构想在被创作成为成型剧本前就早早“夭折”了。

耳机里的《知足》将他拉回那个模糊的故事——五月天演唱会也是他构想中的一个桥段。熄灭的热情再一次被点亮。这一次,他十分笃定:“我一定要拍点什么。”

然而时间已经不允许他搭建一个完整的剧本框架。仓促之中,王思涵把回国的机票往后改签了一周,希望在最后几天留下一些可用的素材。因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演员,他决定亲自上阵。短短一周里,他身兼导演、摄影、主演和编剧,扛着相机穿行在洛杉矶大大小小的街头巷尾,用素材一点一滴地拼凑出了一条有些瑕疵、但还算完整的洛杉矶故事线。这一部在拍摄过程中才逐渐得以填充丰满的剧本,王思涵为它取的名字叫作“末班车”。

在王思涵的自述里,这个名字源自他大二休学期间的一段奇遇:“休学那年在英国旅行,英弗尼斯北部有一座很孤单的城堡,因为坐落在延伸出的遥远海岸线上,很少有游客到访。我背着吉他乘公交车来到城堡,一直待到天色黑下来。我不知道怎么回去,距离最近的镇子还蛮远的,吉他背起来也不轻。这时一个好心的阿姨搭了我一段顺风车,她问:‘你知道那是最后一班车吗?’我说,我知道啊。但是我还是想来,因为明天我就要离开英弗尼斯了。”

“在命运和时间都推着我们走向别处的时候,一鼓起勇气还是跑回车站坐上了那趟末班车,前往你向往很久的地方。”王思涵在个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dberzdwt.com/ajyzyj/601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5